Contact info: (852) 3480 4230, info@smartcity.org.hk
MEDIA CENTRE

信報日報 香港有多精明?

on 05 Feb 2015

信報日報


撰文:劉勵超 智慧城市聯盟榮譽會員

上周於本欄探討《施政報告》提出發展香港為「聰明城市」後,意猶未盡,做了較多資料搜集,發覺行文倉促,掛一漏萬,貽笑從事香港「聰明化」的各行各業專家。一來為了對他們的成就還個公道,二來希望引發市民對提升對「聰明城市」的興趣,今天繼續抛磚引玉,與讀者分享一些「聰明城市」的資料和筆者愚見。

先談「聰明城市」這個用詞,筆者上周撰文時,指《施政報告》英文本用的Smart City 一詞,中譯「智能城市」較為貼切,因「聰明」帶有天賦的意味,但城市的聰明又怎會與生俱來?细想下,「智能」還不夠貼切,因它帶有「電腦主宰一切」意味,把城市最基本的原素,亦即是人類,排擠出來。個人愚見以為「精明城市」應是最能表達Smart City的概念和特徵,因為「精明」不像「聰明」般踢「天才波」,而是包含慎重思考、仔細規劃、和有组織的執行。

「精明城市」至今並無全球一致認受的定義,其中比較狹窄的定意是「應用資訊傳播科技(ICT)為市民提供各類服務的城市」,《施政服告》和《施政綱领》提出發展香港成為的「聰明城市」似乎是跟從這定義。如上周拙作指出,現時歐美推動「精明城市」的一些專家覺得應把槪念的層次起碼要提升為「使用ICT令城市更聰明和更有效率地運用資源,節省能源和費用,改善服務,優化生活及留下較小的環境足印,全力支持創新及低碳經濟」。若要提升至更高的層次,更要涵蓋人才、管治的「精明化」等,上周已探討過,於此不贅。

 

「八達通」大顯神通

《施政報告》建議研究以九龍東作發展「聰明(精明) 城市」的試點,是否暗示現在香港尚未符合「精明城市」的標準?其實,至今沒有一套國際公認的量度城市精明程度標準和評分制度,而且精明度也很有機動性,沒有固定的指標。話雖如此,有海外研究所做了一系列的全球和各大洲城市精明度比較,選出2011年全球首10座最精明的城市,其中亞洲佔了兩位,分別是排名第6的東京和第9的香港。評選員認為香港在不少被評審的重要項目表現不俗,但被「生活質素」的低分拖累至第9位。評選員對香港國際機場和蔬菜统營處的物流糸统採用RFID技術,以及領先全球廣泛使用「八達通」智能卡搭乘交通工具、出入楼宇時身分識別、購物及其他服務(例如泊車)付款予以高度評價。

同一研究所其後於2013年選出亞太區首10座最精明城市,榜首及次名卻是首爾和新加坡,東京和香港分別屈居季軍和殿軍。評審員表揚了香港創新及科技署對創意產業的支援、智能公共運輸系统、以及獲得世界殊榮的「八達通」智能卡系統。如何解讀首爾及新加坡這對亞太區狀元及探花竟在先前全球榜上名落孫山,和這些全球「精明城市」排名榜有多大權威性,評審準則有無商榷之處,我們無需太深究。重要的是,這兩張排名榜和它們對各入選「精明城市」的評述,一方面讓我們知道,在世界眼中,香港有甚麽「精明」強項和競爭力(跟本港業界的看法可能有異),另一方面,也提供有用的參考資料,讓我們借鏡榜上其他城市的「精明之道」,彌補我們的不足。篇幅所限,讀者如有興趣知道其他「精明城市」排名和它們的賣點,可登入www.fastcoexist.com

原文刊於《信報日報》2015年2月5日,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