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整合數據,造福社群 – 香港的公共交通智能化
撰文:楊全盛 智慧城市聯盟召集人
最近九巴推出的的實時到站系統,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輔以有關路綫的過往行車時間記錄運算,市民透過手機應用程式、網頁或部分裝有電子屏幕的巴士站,可以預知巴士到站時間,大大便利市民出行,省卻候車時間,讓行程規劃變得更容易掌握,而類似系統目前也在電車及港鐵應用,此外根據政府文件顯示,新世界巴士及大嶼山巴士要在2016及2017年新專營權開展後,也將引入類似的系統,這種充分結合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雲運算(Cloud Computing)、流動科技(Mobile Technology)及大數據分析(Big Data Analysis)等技術運用的服務, 是一個利用科技改善生活的好例子。
但筆者預計市民將來在應用這些科技時將會面對操作上的問題,原因是上述各種交通工具的實時到站系統都屬於各機構各自擁有,而且不能互通,故此若然市民日後需在單一行程裏乘搭九巴、新巴、大嶼山巴士、電車與地鐵的話,便需分別下載五個手機應用程式,然後在該五個程式内分別輸入資料查詢,先不論五個應用程式佔據大量手機儲存空間的問題,單是進行查詢亦是一個浪費時間的行爲,有違便利市民的原則。
此外,另一問題是這些應用程式都各有版權限制,例如剛才提及的九巴實時到站系統,在系統開通後,部份程式開發員針對九巴應用程式的缺點,曾製作第三方手機應用程式及網頁轉載相關數據,以較簡單的介面方便乘客查閱資訊。然而卻被九巴以版權理由警告有關開發者,要求停止轉載,結果這些程式或網頁被迫下架或停止服務。
雖然運輸署亦精心爲市民開發了一套名爲“香港乘車易”的應用程式,提供一站式的點對點路線查詢服務,涵蓋港鐵、輕鐵、專營巴士、專線小巴、渡輪、電車、山頂纜車等本港各種公共主要交通工具,以便市民預先計劃行程,但因其乘車時間始終是估計時間,未能在其應用程式内提供實時查詢,故雖然是政府近年用心製作的應用程式之一,但始終未能完全滿足生活節奏急速的香港市民的需求。
筆者認爲,特區政府近年致力推動智能運輸系統,故此從這個大方向出發,政府實有需要將各公共交通工具的實時到站數據加以整合,並向公衆開放,讓企業或公衆人士能在開放數據的基礎上研發更多創新應用或技術,爲整個社會增值。此外,政府亦可透過公衆透過手機或電腦查詢路綫資料的頻率、前往地區等來收集市民出行規劃的具體數據,從而爲將來制定公共交通規劃時提供具參考價值的資料。
原文刊於《 星島日報》2015年11月24日,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