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info: (852) 3480 4230, info@smartcity.org.hk
MEDIA CENTRE

鏡報月刊 對創科局的期望

on 30 Dec 2015

鏡報月刊


撰文:葛珮帆博士
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督導委員會主席
香港立法會議員

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已滯後,創新及科技局(創科局)的成立標誌着政府對創新科技的重視。筆者期望新局能帶領香港的科技發展邁進新的里程。

經過三年多的無理拉布,創新及科技局終於得以成立。創科局轄下有兩個部門:創新科技署及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其下還有科技園、數碼港、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以及五所研發中心。創新科技署主要是負責推行資助計劃和措施,為香港提供推動創科業的基礎設施及其他支援,為業界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則負責推行措施,以確保政府適當運用資訊科技,以改善公共服務,並會協助發展全港的資訊科技基建,向工商界及市民推廣及促進資訊科技的應用。

 

創科局的重要性

香港的工業曾經在八、九十年代相當輝煌,但隨着香港的租金、人工上升,不少廠商都轉到內地發展,令香港的工業逐漸式微。金融業、地產業、旅遊業乘時而起,取代工業成為本港經濟動力的火車頭。然而近年多次出現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令世界各國都反思,以及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隨高新科技、創意產業的興起,令傳統的工業轉型,「再工業化」已經成為不少國家將發展創新及高新科技定為國家戰略之一。世界上的工業大國,如中國、美國、德國均先後制定了改革製造業的方案。雖然香港在科技發展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礎,惟來自政府及商界方面的支持並不全面及足夠,官、產、學、研並不能互相配合,故業界一直期望政府成立一專責局,推動相關的工作,以追上世界的大氣候,為香港經濟創造多元化的健康環境。

 

創科局成立後的九大工作重點

據創科局楊偉雄局長在立法會的報告,創科局定立了以下九項優先發展方向和工作:
推動科研合作:香港現時已與不少國際先進機構就科研範疇有所合作,如瑞典卡羅琳醫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將於香港成立首個海外科研基地,專注生命科技和再生醫療。又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亦將於明年在香港成立全球首個海外創新中心。創科局會繼續推動香港與世界頂尖科研機構的合作,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擴大研發活動的規模和範圍、分擔成本及風險;

推動「再工業化」:創新應用和科技發展是工業升級轉型的動力。創科局會把握物聯網發展及智能生產帶來的契機,研究發展一些適合以香港為基地的高增值工業,推動「再工業化」,把香 港工業發展帶到新的層次,並創造優質和多元的就業機會。如隨著物聯網、雲端運算和大數據分析漸漸普及,結合有關健康遙感檢測技術、可穿戴設備等裝置,有利衍生為趨向老齡化的人口製造家居護理產品或提供服務的各大小企業;

鼓勵投資科技初創企業:創科局會鼓勵私營機構、風險投資基金及天使投資者在創新及科技方面的投資。另外,對科技初創企業亦會提供財政支援,如透過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企業支援計劃、科技企業投資基金等計劃。此外,創科局會推動措施,吸引更多私營資金加強在創新及科技方面的投資,利用槓桿效應,達至增加公營資金的效果;

研究推行智慧城市(Smart City):創科局會聯同相關政府決策局、部門,以及公私營界別,參與研究推行智慧城市的措施,研究在香港發展智慧城市所需的資訊科技基礎設施,並在數碼技術上提供支援。目標是通過推動發展智慧城市,令市民的生活更方便、健康及環保;

建設香港成為連通的Wi-Fi城市:一個連通的城市能令公共資料和數據互通互動,發揮當中蘊藏的巨大潛力。創科局會利用香港的先進資訊及通訊科技基建,建設香港成為連通的Wi-Fi城市,並採納新技術,推動更開放的數據應用;

鼓勵以創新及科技協助應付社會問題:以科研成果,幫助應對社會及經濟問題,如以創新及科技應對人口老化問題及推廣健康老齡化;

推動使用本地科技產品和服務:創科局會推動使用本地的創新及科技產品和服務,並會為優質產品和服務提供推介參考及作出優化建議,以壯大本港企業;

壯大本港創新及科技人才庫:繼續鼓勵青年人進行創新創業的活動,並加強透過與學界合作為學生打好資訊科技知識的基礎。此外,創科局繼續吸引國際頂尖科學及研發機構進駐香港,鼓勵青年人投身業界,培養人才;

促進各機構相互配合和合作:積極推動「官產學研」,與不同機構合作,以善用資源,互相配合,產生協同效應,壯大創新與科技產業。

 

筆者對創科局的期望

筆者作為創科局的推動者之一,對創科局的工作是抱有一定的期望。筆者大力推動成立創科局是有感於內地、韓國、新加坡等周邊經濟體創科產業發展迅速。南韓、新加坡等經濟體,他們比香港早二十多年發展科技。以南韓為例,早於1998年設立「科技部」,1999年更成立以總統為主席的「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其後再擴大「韓國科技評估及計劃研究院」職能,多年努力取得良好成績。南韓今天的手機、電視等科技舉世聞名,是因為早年銳意發展的成果。而新加坡方面,就設有科技研究局,1991年開始訂立科技發展五年計劃,刻意培養人才,2006年起又銳意建設智慧城市,2010年更大增經費推動科研,如今,新加坡的GDP已超越香港,競爭力排名亦都一直領先。

香港其實有不少科研人才,發展科技仍有一定優勢。正如早前來港出席港科院成立典禮的國家科學技術部萬鋼部長所言,香港是良好的國際化創新交流平台,也是國家創新體系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相信香港只要急起直追,仍然是大有所為。

筆者支持楊局長提出的九項優先發展方向及工作,要達至目標:對內,創科局需立刻檢視每一個政府部門使用科技的情況,如何與業界合作,開放更多資訊,利用科技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幫助政府施政。對外,創科局需制定好的產業政策,包括吸引更多人才、資金、企業在香港發展,善用科技扶助創新企業及中小企參與九項發展。並鞏固香港作為國家窗口和「一帶一路」發展的角色。

在立法會的會議上,筆者曾以兩頂帽的例子來說明創新科技的價值。一頂用普通物料做的帽,只賣十元。但另一頂以納米物料新科技做的防曬帽,就可以賣三百多元。這說明科技可以為各行各業增值,若不發展及善用科技就難免被淘汰。香港還有理由不大力發展創新科技嗎?

原文刊於《鏡報月刊》2015年12月30日,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