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財經新聞 地理資訊為基礎的智慧城市
撰文:鄧淑明博士 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督導委員會主席
例如在智慧城市的規劃階段,政府就要從「地點」角度分析當地人口的分布和特徵,如年齡、職業、家庭狀況等,再根據結果在適當「地點」引入公共交通工具、學校、醫院、社區會堂、圖書館等設施,同時推行電子健康、電子學習、電動汽車等智慧城市服務。另外,譬如以「智慧城市」基建的Wi-Fi服務來說,政府和電訊商在鋪設網絡或加設熱點時,就要考慮到在哪些「地點」安裝才能夠覆蓋最多的用戶,又不會因為訊號干擾而影響連線質素。這兩個例子都涉及了「地理資訊」或者「空間數據」的分析。
正如梁先生所言,其實本港「地理資訊」和「空間數據」的發展算是相當成熟,只是不夠開放。地政總署、路政署、發展局、土木工程拓展署等政府部門,各有專屬的地理資訊系統(GIS)創建、處理和更新,以供內部工作用途,但就少有互通,也不公開供大眾閱覽和使用。現時由26個政府部門聯合提供超過180種空間數據的「地理資訊地圖」(GeoInfo Map),可算是一個供大眾使用的公共地理資訊服務例子,但它並未有提供應用編程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s,簡稱APIs)以供嵌入市民或初創企業自行編寫的程式中,因此較難互相結合發揮出更大效益。
空間數據基建促進開放
在此,筆者要介紹一個新名詞——「空間數據基建」(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簡稱SDI)。它泛指一系列方便使用的空間數據及地理資訊相關科技、政策及體制,能有效促進數據開放性的API就是其一大特點。
環球各地已陸續建立SDI,作為管理的重要數碼基建。美國早在2003年已開始開發國家級的SDI,透過GeoPlatform.gov網站整合了包括多方的地理資訊,並提供API,讓公共機構、學校、商界及一般民眾可方便地運用。另外,歐洲和新加坡也有類似的項目,分別稱為「歐盟地理資訊平台(INSPIRE)」和「新加坡地理空間資訊之協力作業環境(SG-SPACE)」。
最近,洛杉磯市更推出GeoHub這個網站作為都會級的SDI,內裏包括由洛杉磯市政府各部門提供的超過500種公共地理資訊,除了提高當地市民對社區的認識和關注度外,更促進了政府部門的效率和相互合作。
當然,透過API,會編寫程式的市民以及初創和大企業也能夠運用GeoHub所包含的地理資訊如實時交通情況、道路工程狀況、樓宇檢驗狀況、商業統計數據等,建立他們所需的應用程式或網絡服務。因此這個網站可說是釋放了社會各界的創造力,現時網站就已收集了科技企業的分布、公共道路工程狀況、交通黑點等由不同人士和機構建立的網絡服務。
今年的《施政報告》把Smart City的譯名由「聰明城市」改為「智慧城市」,筆者覺得是更為準確。建立SDI正是政府邁向智慧城市的大智慧之舉。希望港府能盡快落實預算案的相關措施,以鼓勵市民運用地理資訊及空間數據,一起打造更美好的社會。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2016年3月3日,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