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info: (852) 3480 4230, info@smartcity.org.hk
MEDIA CENTRE

星島日報 生命誠可貴 : 善用社交媒體預防學童輕生

on 15 Mar 2016

星島日報


撰文:楊全盛 智慧城市聯盟召集人

近日來多宗學童輕生事件,相信令社會各界感到痛心惋惜。作為一名家長,筆者希望香港的同學們可在良好的社會氛圍下成爲一個生理及心理都健康的有為青年。相信大家都認同,要香港下一代的健康成長,不單是家庭及學校的責任,也是每一位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人應思考的問題。作為一名資訊科技專業人士,筆者要思考的,是如何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爲解決這個問題出一分力。社交媒體對時下年青人的重要性無容置疑,所以我們或可借助社交媒體減低悲劇發生的可能性。


爲此,筆者認爲各界要借助社交網絡傳播正能量。根據統計處於2014年公佈港人使用電腦及互聯網服務調查的數據顯示,港人每星期上網時間由2012年28.7小時上升至2014年30.5小時,進行如Facebook等的社交網絡活動的比率由2012年的 77.7%,升至2014年的90.7%,當中15-34歲組別的比率更高達98%,故此筆者相信同學們瀏覽社交媒體的時間已多於同家長交流的時間。


網絡媒體深入滲透到同學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對他們的日常生活與思想有很大影響。筆者認為若善用社交媒體,可引導同學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若社會人士透過社交媒體發放負面信息,在缺乏引導的情況下,同學們的情緒或會受影響,繼而作出不理性的行爲。故此筆者希望社會各界人士應多在社交媒體發放正面信息。


另一方面,家長、老師及社工等要善於通過社交媒體去了解同學們的心理健康。不少同學習慣在社交媒體上抒發自己的情感,故此家長、老師及社工等可以通過同學們的發帖了解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找出能引起他們興趣的話題,拉近與他們溝通的隔閡外,亦可在發現他們出現負面情緒時加以輔導 。若發現一些負面的信息正在同學間的圈子散播時亦能及早引導,減低他們受影響的機會。


不過根據現行機制,現時中學實行的「一校一社工」制度,出現資源不足的情況,一位社工要面對一所學校七八百名學生,如何避免顧此失彼?老師們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之外,又是否可以抽出足夠的時間來關注同學們的心理健康?一般雙職家長面對沉重的工作壓力,能否全面關注子女的成長?這些問題其實值得我們反思與關注。但筆者認爲,善用社交媒體與同學溝通,是在有限的資源中其中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減低悲劇發生的可能性。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 》2016年3月15日,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