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財經新聞 - 天圓地方 過一個智慧的豬年
豬年伊始,先祝讀者們諸事如意,身體健康。大家心裏明白,在現實生活中,要願景成真,只靠上天庇佑便可不勞而獲,實在是「堅離地」的想法。中國先賢的「天人合一」之說在今天更顯得重要及富有科學根據,以氣候變遷為例,近者香港剛過了數十年以至有紀錄以來最和暖的春節首三天,遠者有去年全球各地遭受異常氣溫、風災、洪流、乾旱、山火等天災折磨,造成眾多人命傷亡和重大經濟損失,科學家都確認這些天災與溫室效應有關。
說得乾脆一點,現代人類未能做到天人合一,甚至反天亂地,實是咎由自取。可持續發展、智慧生活、綠色生活等理念,亦由反思這些亂象的因由而生,不過理念歸理念,還需透過現代科技把理念轉化成可應用在你我日常生活中的用具及習慣,才有機會扭轉不利我們後代生存的劣勢。
隨着經濟和文化全球化的大趨勢,國際城市吸引不少外來移民定居,國際調查機構不時發表「全球最宜居城市」排名榜,近年愈受關注。
影響排名的因素包括該等城市在發展智慧生活和綠色生活的成效,而香港在這些榜上的名次只是差強人意,自詡為「亞洲國際都會」顯得有點浮誇。政府在其「香港品牌」網頁內列舉具備的六大優勢,亦只言「綠色香港」致力自然保育及能源效益等,尚有自知之明,未敢奢言躋身「智慧城市」之列。
事實上,就算在「綠色香港」範疇內,香港在源頭減廢、循環再造方面,雖有客觀因素不利再造產品行業及市場,但推動香港環保的最大阻力其實是環保意識薄弱的眾多市民和部分看風駛?的政客,而政府推行綠色香港顯得有心無力,甚至被批評為無心乏力,單是垃圾袋徵費和興建焚化爐就橫跨多屆政府任期,至今未有把握何時落實。
「智慧城市」的發展步伐也快不到哪裏。政府政策追不上科技發展,亦較被動。研究多時、2017年底政府才發表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並沒有什麼卓越創新的設計和措施,不少舉措頂多只能幫香港縮窄與其他國際智慧城市的距離。
業界批評政府做得太少太慢,開放政府的大數據便是其一例子。政府則指某些措施例如商業大廈停車場實時公布可供停泊的車位數目,未獲商界支持,看來政府與商界還要加強溝通。不過總的來說,綠色香港和智慧城市帶來的商機,為商界提供參與的興趣及動力,比政府鼓勵來得強。
筆者日前參觀了中電(00002)新近在深水埗辦事處開設「智能匯」體驗中心,透過虛擬實境科技,體驗環保技術和創新能源如何協助政府建設智慧城市,以及為市民提供綠色生活模式。該中心除了播放描繪未來智慧城市面貌的短片,並有六個主題區,以互動及輕鬆形式,分別介紹中電在智能電網、智慧環境、智慧生活、智慧商務、智慧出行及智慧教育各領域引進的措施和技術。
中心暫時只接待專業團體、學校和機構參觀,相信日後如能擴大對象至個別市民,讓他們能更了解智慧城市與他們起居飲食和衣食住行的切身利益關係,對政府推動綠色生活和智慧城市的工作也會同時帶來更大的支持和訴求。
劉勵超 智慧城市聯盟榮譽會員
#劉勵超 #地產 #天圓地方 - 過一個智慧的豬年